中国中西部地区第八届色谱会于西宁开幕
会议现场
中国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以加强中国中西部地区在色谱及其相关技术的基础研究、仪器开发、应用方法等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在食品、环境、制药、生命科学、生物分析、石油化工、材料等行业的应用,推进国内色谱基础学科研究,支撑重大科技成果产出等为宗旨,为广大色谱工作者以及从事色谱仪器设计与制造的厂商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会议现场
会议开幕式环节,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所长陈世龙、甘肃省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师彦平、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资源环境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李中平分别致辞,向莅临会议的嘉宾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杨其恩主持开幕式。
陈世龙致辞
师彦平致辞
张玉奎院士致辞
李中平致辞
杨其恩主持开幕式
张玉奎院士致辞中表示,此次会议见到了很多老朋友,也有很多新面孔,说明我国色谱事业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蓬勃发展、后继有人。从发布色谱相关论文数量来看,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了“色谱大国”,但还不是“色谱强国”,一些高端色谱仪器、以及手性、大孔等用于生物大分子、生物制药分析的填料还主要依靠进口。张玉奎院士最后表示,希望国内专家学者、企业共同努力,加快开发速度与深度,加快商品化进程,一起为我国成为“色谱强国”而贡献力量。
开幕式后即进入到了特邀大会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分别介绍了蛋白质组学、新污染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主持该环节。
刘虎威主持特邀大会报告环节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研究特别是空间蛋白质组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报告中,张玉奎院士回顾了人类蛋白质组最新进展,并介绍了其团队在空间蛋白质组分析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研制了一种可进行蛋白质超快高效分离纳米晶体色谱柱、具有通孔结构和通孔-大介孔结构的乙烯基桥联杂化整体柱,以及可透膜多功能化学胶联剂等,实现了蛋白质变体和蛋白质复合体的深度覆盖分析和空间异质性解析。张玉奎院士最后表示,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依然是目前最基本的任务和目标。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蛋白质分离鉴定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
张玉奎院士作报告 报告题目:空间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进展
近年来,新污染物因其在环境赋存可引起显著的生物毒性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报告中,江桂斌院士回顾了我国重视新污染物治理的发展历程,在《十四五和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提出要“重视新污染物治理”;生态环境部编制《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要求切实加强新污染物治理,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江桂斌院士介绍到,化学品快速增长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与人类日常生活使用的化学品已有百万种;已知结构的新污染物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污染物是未知结构、未知含量、未知毒性的,如何识别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并评估其毒性,需要解决多项科学难题。江桂斌院士团队2005年就提出了成组毒理学,并申请了仪器研制项目“成组毒理学分析仪”,实现分离测定与毒性评价一体化。2015年申请成功重大仪器研制专项,结合生物技术、质谱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研制了高通量多功能成组毒理学分析仪。最后,江桂斌院士与大家分享了新污染物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江桂斌院士作报告 报告题目:成组毒理学分析仪及其在新污染筛查中的应用
仪器展览会
本次会议邀请了70余位国内著名学者与会作特邀大会报告、大会报告、特邀报告以及青年论坛报告,20多家国内外色谱相关仪器设备企业参与,与会代表超过了300人;本次会议是我国中西部色谱工作者的一次盛会,必将推动中西部、整个中国的色谱分析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