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索有瑞获2017年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

2018-04-03  

  4月3日上午,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在西宁隆重召开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为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青海省委书记、省长王建军等领导出席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索有瑞获2017年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王建军为索有瑞颁发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奖励证书。

  会上,索有瑞代表获奖人员发言,他在发言中表示,青海省委省政府在这里隆重召开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科技工作者的热情关怀。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出台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以及科技厅等相关部门多年来的关怀与支持分不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使科技创新更好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造福青海各族人民。

  索有瑞主要从事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在基础研究方面近200篇论文和2部专著让国内外了解青藏高原生态经济林资源的神奇与宝贵的功能作用;58项研究成果和128项发明专利在企业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86%。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的转化应用不仅打造了多家生物产业的龙头企业和支撑了一批高技术企业,而且培育形成了一批高原特色的生物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走上了一条集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和资源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产业新模式。

  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参与完成的“高寒草地健康定量评价及生产—生态功能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第二完成单位)”成果获2017年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高寒沼泽湿地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第二完成单位)”成果获2017年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王建军为索有瑞颁发奖励证书(摄影:青海日报 祁国彪)

  
王建军和索有瑞合影(摄影:青海日报 祁国彪)

  
索有瑞代表获奖人员发言(摄影:青海日报 祁国彪)

  个人简介与主要贡献

  索有瑞,男,生于1960年7月,青海省大通县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二级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和中国科学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索有瑞扎根高原三十余年,在青海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岗位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对青海省生物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青海省优秀专家、中国产学研创新奖、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和称号。

  一、生物资源基础研究成果丰硕,奠定了资源利用的理论基础

  索有瑞将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作为科研团队的长期目标,着力于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源头创新,重点解决资源利用中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发表论文371篇,其中国际核心论文164篇,国内核心论文207篇。论文涉及生物资源化学、生物分析化学、生物活性评价、技术与新产品开发等方面,为高原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特别在生态经济林浆果资源白刺、沙棘、枸杞、黑果枸杞研究开发中,发表论文180余篇,其理论的系统性和利用价值的完整性处于国际领先,是20余年来青海省政府持续资助这些浆果资源研究开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和目前诸多企业家投资热潮形成的直接因素。

  主持完成的《柴达木盆地白刺资源研究与开发》、《青海生态经济林浆果资源研究与开发》等专著对青海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生物产业的形成壮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开发途径,其理论和应用价值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专著成为生物资源研究的理论指导书,更是技术与产品开发、科技项目申报、规划与技术标准编制的工具书。

  二、突破资源利用关键技术,建立完整的产业技术体系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星火计划、国家国际合作计划、财政部西部成果转化、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项目、青海省科技重大专项等27项;主持院地(企业)合作项目18项,争取科研经费约4650万元。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58项,成果系统解决了青藏高原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的技术体系、资源高值利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高技术系列产品、技术标准与规范等,研究工作紧密结合青海省生物产业的需求,成果转化率高达86.2%。

  成果的创新性和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科技成果的高度评价和奖励。索有瑞主持和参加的科技成果获得科技奖励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三、技术群支撑了产业链,专利实施成绩斐然

  建立了浆果采集技术、果汁分离技术、果汁低温浓缩技术、果汁降铅降酸技术、果粉喷雾干燥技术、籽油萃取技术;以及浆果黄酮、生物碱、多糖、原花青素、色素、蛋白等提取、分离、纯化技术,解决了规模化利用的技术难题,形成的技术群支撑了企业的产业链。研制了药品、保健食品、果汁类、果粉类、籽油类、生物活性中间体提取物、化妆品等7大系列70余个产品,为资源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182项,其中66项已授权。128项专利在相关企业实施,实施率70.3%,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索有瑞课题组成为青海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知识产权最多,专利实施率最高的课题组。

  四、创建产学研创新联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效益显著

  索有瑞发起成立了“青海生态经济林产学研创新联盟”,并担任首席科学家和技术委员会主任,以资源开发带动生态保护、农牧民脱贫致富、培育生物产业为目标,带领产学研联盟完成了系列重大项目,以青海东部沙棘、树莓、茶藨子和柴达木白刺、枸杞和黑果枸杞为研究重点,经过20年的努力,青海生态经济林浆果产业如火如荼,支撑起了青海康普股份、青海清华博众、青海诺蓝杞、青海康健生物、青海圣烽科技、青海可可西里药业、格尔木源鑫堂等多家高技术企业,形成了浆果资源研究与开发新模式。通过系列成果转化,培育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生物产业集群,带动了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资源地农牧民脱贫。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开发与保护、成果的成熟度、成果的转化率及产业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同行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对推动我国北方干旱荒漠地区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林资源利用具有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

  20余年来,将70余项专利技术与50多项省级成果进行技术集成,搭建了经济合理的产业链,使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实现了转化和规模化生产,成为青海省科技成果集成转化的新模式和典范。从2000年起每年3~4项技术和产品应用于生产,培育和支撑了4个产业化龙头企业,成果产业化累计新增产值35.50亿元,创汇11870万美元;农牧民增加收入14.45亿元,使10万户,28.9万农牧民通过采摘浆果脱贫,1600多人安置就业;推动了青海120万亩天然生态经济林保护与人工林建设工程,成为推动青海“生态立省”和特色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示范工程。多年来与20余家企业紧密合作科技项目34项,合作完成科技成果28项、发明专利51项、开发新产品76个,引导企业走向自主创新并多数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五、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培养高层次地方技术人才

    科技创新的关键是科技人才,多年来索有瑞以良好的合作精神从海外和发达地区吸引“科学院百人计划”3名,引进博士后4名,组建了30余名高层次人才组成的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研究开发团队,并带领团队争取重大项目,推动了青海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培养指导高层次研究人才64名:其中博士后4名,博士26名,硕士生22名,联合培养博士6名和硕士6名。留青工作的博士18名,11名晋升为高级职称,成为青海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的主力军。